國際原油市場近期呈現複雜態勢,供應端過剩擔憂持續施壓油價表現。OPEC+組織在9月份決定增產54.7萬桶/日,這一舉措標誌著該組織加速推進增產計劃。此次增產決定涉及沙特阿拉伯、俄羅斯、伊拉克、阿聯酋等8個主要產油國,旨在奪回市場份額並應對當前市場基本麵。
與此同時,地緣政治因素為市場帶來不確定性。美國對印度購買俄羅斯石油施加壓力,威脅征收高額關稅。印度作為全球第三大石油進口國,每日進口約175萬桶俄羅斯原油。特朗普政府設定8月8日為最後期限,要求相關製裁措施落地。這種政治博弈為原油供應鏈帶來潛在衝擊風險。
OPEC+增產決定對市場產生直接影響,布倫特原油和WTI原油價格均出現下跌。該組織此次增產將全麵逆轉此前220萬桶/日的減產措施,相當於全球需求的2.4%左右。高盛預測顯示,參與增產的8個成員國實際供應增加量將達到170萬桶/日。

市場供應壓力進一步加劇,因為其他OPEC+成員國在先前超額生產後已開始削減產量。這種供應端的重新平衡過程,使得原油價格麵臨持續的下行壓力。分析師普遍認為,今年晚些時候全球石油供應將開始超過需求,形成供應過剩局麵。
印度等主要石油進口國開始尋找替代供應來源,向伊拉克、阿聯酋和科威特等國詢問額外石油供應的可能性。這種需求端的調整,進一步影響了全球原油貿易流向和價格形成機製。
美國對俄羅斯能源領域實施新一輪製裁措施,涉及180多艘船隻、數十家貿易商和兩家主要石油公司。這些製裁包括凍結相關實體資產、禁止交易以及提供保險服務等。製裁措施的實施,可能導致俄羅斯石油供應出現中斷風險。
特朗普政府威脅對俄羅斯原油買家征收100%的次級關稅,試圖通過經濟手段向莫斯科施壓。這種製裁威脅為原油市場帶來短期波動因素,但分析師認為任何由能源製裁引發的價格飆升預計都將是短暫的。
印度方麵為其與俄羅斯的關係進行辯護,強調兩國擁有穩定且經受時間考驗的夥伴關係。印度外交部表示,雙邊關係基於自身價值,不應從第三國角度來看待。這種外交立場反映了能源進口國在地緣政治壓力下的現實考量。